2019暑假“守护童年”志愿行动总结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聂增辉
这个夏天,我跟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其他十三位同学,从北京乘高铁来到了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带来陪伴、献上温暖。我们兵分三路,分别深入和山区的不同乡镇。我们小组的5名同学来到了当地新市渡镇和银东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服务受益的儿童约70余人,家长30余人。
在不足一周的时间内,我们要从无到有,自主规划一切活动安排。这对于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让留守儿童喜闻乐见又能有所收获的活动,同时还能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多亏了当地村委会及妇联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答我们的疑问,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才让后面几天的活动顺利开展。
考虑到当地农村某些孩子居住分散,很难集中起来,我们采取了“集体活动”+“家访”的形式:离村子活动中心较近的孩子,就聚集到一起,大家一起玩耍;距离相对较远,不方便到活动中心去的,我们就挨家挨户地去“家访”,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给留守儿童送去慰问、帮助他们敞开心扉,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新市渡镇自搭桥村是我们践行计划的第一站。上午,我们在手忙脚乱中陪着孩子一起进行了手工折扇和风车的制作。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冲淡了我们的紧张,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志愿服务的决心。我们要守护他们童真的微笑,祝福他们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同样精心准备了儿童自我防护的课程,让他们在最纯真美好的年纪安安全全地长大成才。而下午的一对一帮扶更是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烦恼。虽然时间不允许我们一一为他们解决烦恼,但至少我们倾听了他们的心愿,在他们最纯真的年纪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一起进行手工折扇制作
每天,我们都在村子里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家访“,陪伴各家年纪较小的孩子一起玩耍阅读,给年纪稍大的孩子辅导家庭作业、分享在校学习生活的经验,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在一对一帮扶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冲村的一位小姑娘。她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妹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由于见不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难以弥补缺失的父爱母爱,让她养成了孤僻怕生的性格。在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她才终于敞开了心扉,第一次和其他小朋友们手牵着手,愉快地一起玩耍。我想,虽然我们志愿服务时间短,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但终归能帮到他们一些,哪怕只是稍稍改变他们因为见不到父母亲而自卑自闭的性格。
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阅读经典书目
在给小朋友们带去陪伴的同时,我们也带来了妇联分派给我们的学习生活用品、文体用品、经典读本等爱心大礼包。礼品虽小,情意满满。小朋友们看到自己的新书包、新笔袋,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发自真心的笑容。特别是在建新村,我看到其中一名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我们带给他的新书,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浑然忘我。我们甚至都不忍心打扰他阅读的喜悦,离开时只好悄悄地和他的爷爷奶奶打了招呼,任由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多遨游一会儿。
在银东社区的惠民小区,我们跟随小区内的社工举行了垃圾分类和道路安全的系列游戏和讲座,寓教于乐,让小朋友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通过一次次参与和设计种种活动,我们面向家长举办了家庭教育课程、针对又需要的儿童辅导了几次家庭作业、组织了众多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组织了亲子手工、安全教育等实践活动。在过程中,不仅仅是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温暖,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可谓是既帮助了别人,又提升了自己。
志愿者和惠民小区的儿童及家长合影
这次活动打破了我对留守儿童的既有认知。曾经的我只在电视和报纸的新闻里见到过留守儿童,以为他们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在这次活动里,我发现留守儿童其实就在我们大家的家乡里,或许是我们的老乡,也或许是我们的邻居。他们和我们小时候没什么两样,他们也会喜欢做游戏、考试成绩好了也会感到高兴、没人陪的时候也会感到孤独,而他们和我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缺少父母亲的陪伴——相比起其他人的童年,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他们不需要很多金钱或物质上的援助,有时候一支普通的铅笔、一块小小的橡皮就能帮他们绘出大大的梦想,换来他们纯真的笑脸。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一份来自大孩子的陪伴,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被父母和社会遗忘的孩子。虽然在外辛劳的父母不一定有时间赶回家乡陪伴孩子,但是在志愿活动中,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收到礼物、知道社会上还有许多人正在关怀他们的时候,我就常常想,还好他们还有人关怀。我希望这次活动能给孩子弥补一些父母没能带给他们的陪伴。即使互相陪伴的时间很短,我也希望这次活动能像一份微弱的火苗,点燃孩子们心中蓬勃希望与活力,照亮他们未来的一片天空。